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囚犯心理辅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囚犯心理辅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看守所是怎样为那些死刑犯进行临刑前的心理疏导的呢?
一般情况下,执行死刑的***是在行刑的当天才向***宣布最高法的裁定和执行***的命令,宣布后就交付执行了。所以没有必要搞什么心理疏导。况且,从一审判决***到二审,再到最高法复核一般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早有思想准备了。
怎么在审讯***使用心理战术?
对待不同的犯罪嫌疑人用不同的招术,对待未成年人***用感化和主要教育手段,对待成年人主要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而这里又分初犯和再犯,初犯主要手段可以考虑劝说和教育,让其改过自新主动交待犯罪事实。
对于再犯主要是说明政策,争取从精神上达到让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的目的
为什么要做自己心里的囚徒?
囚徒在镣铐下,生成的一种自甘被人奴役意识,是由于在牢笼中受法律镇压及犯法后自我忏悔的双重结果。这种必然的结果从法律意义上看,是惩戒的使然,但我们从另一角度看,认为解罪的释***性,在生存权继续持有中应当恢复到天然的平衡中,即桎梏下的囚徒心理之瓮应当彻底打碎。这才是人性社会对违法者施以治病救人的真正要素。社会上有一些人,不是囚徒却有着囚徒心理,低眉屏气,无自我主见,尊严扭曲甘于受酷吏指使,对于宽松的和谐的环境反而不习惯,这是典型的自虐心理。追溯这种心理的成因,我们猜度可能与中华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暴政沉痈积聚有关
犯罪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犯罪心理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它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对描述犯罪嫌疑人各种行为和表现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来对嫌疑人勾画。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广而泛之的搜集有关嫌疑人的资料,然后剖析嫌疑人的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在具体内容中,又分为问卷法、访谈法等方式。
3、心理测验法
测验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验表来测量犯罪人的心理方法和特点,这种心理测验可以测试出嫌疑人有没有撒谎,他的情绪是否有波动,是否有难言之隐等等。
4、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可控制的条件下,对案情现场进行再次还原以及观察,从而了解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它可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专业仪器的作用下进行实验,比如用测谎仪测验犯罪嫌疑人有没有说谎。而现场实验则是还原案发时的情形,进行可控制变量的案情再现和分析。
5、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综合各类案件进行分析,通过其他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推测出该案件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和心理活动。
***犯受刑,为什么法警有很大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不大是***的,不少法警在执行任务后都会伴随着恶心、失眠、噩梦、食欲不振甚至神经衰弱等现象,背负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思想压力,往往需要心理医生介入疏导。
在过去,***的执行者一般以武警为主,而现在,法警是***执行者。在平时,法警负责保卫、押解***的工作,而一旦接到***执行命令,他们就要担当起相应的职责。从接到执行命令到执行完毕,心理压力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虽说被执行人都是罪大恶极的***,***是依法做出的判决,也是他们应得的惩罚,但毕竟是一条生命,谁负责执行都会[_a***_]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抵触心理。尤其是在执行前,有些***犯出于求生本能,会做出一些异常行为,比如咆哮、痛哭流涕、自残,甚至是袭击执行人员,这些行为更会加剧法警的心理负担。虽说法警代表的是国家,执行***是法律赋予他的权力,但毕竟是剥夺一个人的生命,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法警执行与在战场上厮杀还不是一回事,后者是以性命相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心理包袱反而少了很多;而前者则是对一个人性命的“收割”,站在距离***犯五到七米的地方,只要轻轻触动扳机,***就会穿堂而出,从后胸贯穿前胸,同时伴随着血液四溅,放在谁身上都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接受的。即便是“久经沙场”的法警,在看到这个情形时,心理情绪也难免会产生波动,为之一颤。
虽说执行时间、执行地点、行车路线等相关信息都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只要自己不说,外人是不会知道谁是***的执行者,但自己这一关也很难过去,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
再就是法场多设在偏远的郊区,从看守所到执行法场往往需要较长的车程,在这个过程中,法警同时担当着看管***的任务。同在一个车厢,***一直保持平静还好,有些***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往往周期性地往复着从平静、怀疑到懊悔、恐惧,再到平静、怀疑的过程,法警还要对其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紊乱的情绪无意中又会增加法警的心理负担。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方面是司法的进步,减轻***犯临刑的痛苦,给予最后的体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法警行刑的心理负担,从19***年起,我国开始将注射***纳入到***的执行方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