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光网

陶渊明心理疾病,陶渊明心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陶渊明心理疾病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陶渊明心理疾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冲破心灵桎梏陶渊明归隐心理分析?
  2. 陶渊明做官求过何人?

冲破心灵桎梏陶渊明归隐心理分析

陶渊明归隐的心理可能是复杂的,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陶渊明心理疾病,陶渊明心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方面,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官场***,他在仕途上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望。他目睹了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受贿以及对百姓的压迫,对这种现实感到不满和无奈。

 

另一方面,陶渊明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他对官场的虚伪和束缚感到厌倦,渴望回归田园生活,与自然亲近,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陶渊明心理疾病,陶渊明心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外,陶渊明的个人性格也可能对他的归隐决策产生影响。他可能是一个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人,对物质财富和功名利禄的追求并不强烈,更注重内心的感受和精神的满足。

 

陶渊明心理疾病,陶渊明心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归隐心理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包括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归隐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方式。

陶渊明做官求过何人?

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饮酒》诗的人,想必会对他厌弃官场、倾慕田园生活的性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陶渊明是不可能低三下四也求官的。他共有五次从政经历:

第一次: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其时他29岁。他出去当官的目的,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想挣点俸银补贴家用。陶渊明八岁丧父,十二岁庶母卒,其后家园又为人所侵占。所以他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他第一次当的官是江州祭酒,管理的是三国以来形成的民间宗教团体五斗米教的科议事务。由于不屑于低声下气地逢迎上司,不久他就辞去了江州祭酒的职务,回到他的故里豫章郡康乐县(今江西宜丰县)义钧乡的南山一带,过起了田园生活。不久,州官又下令召他为主簿,专门处理官府的文书事务。陶渊明接受了第一次当官的教训,将这推辞了。

第二次: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到五年(401),时间长达三年。当时荆、江二州刺史桓玄看中了陶渊明的文才,召他为军府参军,掌管军中的文书簿籍。虽然身在军营,但他的心里还挂念着他的家人,他的田园生活。自晋安帝隆安四年底至次年7月末,他先后以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为借口,两次回浔阳老家探亲。隆安五年的冬天,他的亲生母亲孟氏去世,他于是借口回家乡居丧,干脆离开了桓玄的军营。

第三次:晋安帝元兴三年(404)三四月间,其时陶渊明服丧期满,正想找点事情做做。于是被当时的镇军将军刘裕召为参军,东下京口(今江苏镇江)赴任。这一次的军营官场,仍然没有栓住陶渊明的心。他终于还是离开了军营,回到宜丰故里,过起了“耕植”的田园生活。

第四次: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三月,当时的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想找一个可靠的人替他去京城递交一份辞职表。听说陶渊明是东晋名流陶侃之后,又曾为刘裕参军,故特示以“惠爱”,送给了他一个“参军”的虚衔,派他持表出使京城。陶渊明心里看不上这个闲职,但由于“耕植不足以自给”,人穷志短,也就顾不上闲职不闲职了。想不到他完成了出使京城的使命之后,这“参军”一职也自然解除了。以前都是他炒别人,这次却是人家炒了他的鱿鱼。

第五次:晋安帝义熙元年(405)秋八月,应辟为彭泽县令。对这个“七品芝麻官”,陶渊明本来就没看上眼。只是因为当县令可以挣钱养家糊口,外加挣点喝酒的小钱罢了。因此,当他又碰到被迫逢迎上司的违心事又适逢胞妹去世时,终于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和“回家吊丧”为由,自解印绶,归隐田园。而自此之后,他就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直到老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陶渊明心理疾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陶渊明心理疾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eautiful-machines.com/post/3654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