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寡妇心理疾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寡妇心理疾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寡妇对后代有什么负面影响?
缺少父爱,小孩可能会很渴望父爱关怀,从而影响以后恋爱和日常相处。
还有就是孩子长大后对象家庭可能会因为孩子没有夫妻,而认为孩子心理不健全。
你认为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什么心理疾病?为什么?
可怜的女人!没有得到男人的关爱也没有得到社会的关爱。活在扭曲价值观下导致的悲惨遭遇,既是个人的悲哀又是社会的悲哀。
问题是今天有没有?
人们会不会视而不见今天的祥林嫂的命运。
重重打击,连连伤害,一个凡身肉体的女性强挺的脊梁一截一截溃败。她也想挽回败局,但束手无策,她将无助的神情投向路人,左邻右舍,寄希望从中获得重生的信心或力量!
一遍又一遍,她无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哀伤和诉求,只能重复最痛的卖点,一遍又一遍
可听的人不懂,听的多了反而招致起厌烦
可怜的祥林嫂,她如微油豆亮的灯,一点一点熄灭,就算她不死,也会形如枯槁
祥林嫂是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作为一个生活在最低层的妇女,成为一个被践踏的可怜人物是旧社会贫苦百姓的命运归宿。
祥林嫂:“我真的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当人们听习惯了她那诉说之后,她所倾诉的个人痛苦已经引不起别人的同情和理解。多数的说法是这婆子已经不理智了,神志不清了。
老话说:“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让一个坚强能干的妇女一步一步地在失望中挣扎,而又在挣扎中绝望?是吃人的旧社会,是封建礼教和低层老百姓的贫穷。
祥林嫂并不知道压在自己身上的是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知道有人说这就是命,她有过挣扎,但最终认命了,消逝了。
苦难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从来都是一样。
今天我们生活在新社会,成长在阳光下,这让我们觉得有些事不可思议地存在,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不懈努力,建立新中国,消除贫穷,做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历史大文章的原因。
如果真要说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什么心理疾病,我只能说是穷病。心病还有心药医,一穷毁一生,何况一个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丈夫死了,唯一的儿子又被狼吃掉了,至此人生已无希望。至此处境她还不得不回去逃出来的地方继续被人盘剥,反而因为境遇太过凄惨被人歧视。她除了能和别人说是真的傻之外还能说什么?即便如此,对人多次说自己是真的傻,不知道狼冬天会出来,悲惨的故事听了一次又一次,又有何人能给予这个可怜的人一点帮助呢,反而最后这句话未说完就遭到别人的嘲笑。不是祥林嫂病了,是她那个时候的社会人心病了。这就像一个人疼的只哼哼,结果周边所有人一听那声音便要骂她一般。
祥林嫂即便按照当时封建社会的***来说也是个正派人,从小应该是个童养媳,所以丈夫比她小十多岁,然而不幸的是丈夫早死,那时候的中国一直有提倡烈女的封建思想,但是即便就是对女性如此苛刻的条件,祥林嫂也是打算去遵守的。但是她的婆婆不让,要把她给卖掉。为此她才逃出去。封建社会欺压女性,给她们培养烈女的观念,让她们不敢争取婚姻自由。这错的是当时那个社会,病的是那个社会上的人,绝对不是祥林嫂,反而这是个非常正派的人,勤劳善良,一生何曾害过谁呢?何况她还有逃出去而不是遵从婆婆把她卖掉的勇气。
后来虽然不从她自己之意,还是和人成了亲,而后又有了阿毛。生活似乎有了盼头。结果丈夫因为买她花钱太多,为还债累病而死。只剩下相依为命的儿子,结果儿子又被狼吃了,不说那个时候,就算现在又有几个女人能够承受这样的打击。虽然祥林嫂经常给人说了无数遍孩子被狼叼走的事,难道说的多她的苦痛就不存在吗?但是她身边的人反而因此嘲笑她,麻木不仁罢了。我们读者怎能被这些看客的目光所引,也觉得这个女人病了呢。按我说,她这样说实在是人之常情,那是她在这个世界唯一一点点生活的希望。
最后祥林嫂的死是因为她本来想攒着积蓄给自己去庙里捐门槛,让自己的悲惨命运求得一个心灵的解脱,可是花光了所有积蓄换来的,还是别人异样的眼光,这对她鼓足所有勇气勇敢的活下去的信心来了个大打击。无依无靠,生无可恋还遭受歧视,还能去哪呢。那个时候女人的工作机会本来就少得可怜。所以导致祥林嫂在绝望中被人赶走,死在风雪交加中。从头到尾,这都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希望能过上一点点受尊重的生活,只是遇到的总是不公和白眼,麻木不仁的看客。
鲁迅很多作品直指社会的麻木,看客的不仁,希望的是唤起民众。我们这些在新时代生活的人是很难体会当时那些下层民众的生活之艰难的,不过可以做的是不要把祥林嫂这样生活艰难的人的一些不同于正常生活人的举动看作病症,而去歧视。逮着那个社会可劲骂,然后帮助,或者即便没有能力帮助那就为这些可怜人呐喊就好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