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光网

佛学心理治疗,佛学心理治疗书籍推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佛学心理治疗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佛学心理治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信佛的人是什么心理?
  2. 信佛,修心养性,遇见烦心事还会发脾气,怎么办?
  3. 对于佛教而言心理罪是罪吗?

信佛的人是什么心理?

每个信佛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功课修为日渐精进。但是,***如他缺少“随喜功德”的心态,就不会知道自己为何要信佛。于是也更枉论哪些应该关注、哪些应该释怀、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的信佛人,就很难达到法喜充满之境,更无法得到精进了。

信佛,修心养性,遇见烦心事还会发脾气怎么办?

佛魔本是一体,善面是佛,,恶面是魔。佛引万善渡众生,魔入杀戮也护道。信佛修心养性,以善为道护己自身,不贪,不杀,不起恶念。这是让自己心入善人走佛道。生活中的人却是形形***,人鬼混杂,七教九流纷纷杂杂。你以善待他人却无法得到善报本是平常,而且生活是琐碎的,柴米油盐点点滴滴,红尘怎会不烦心。只有那僧侣尼姑无红尘世俗烦扰的才会无不气不动声色。我们却做不到,。生气,发脾气是护卫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对不平事展露自己态度,此时心不静是卫道,护善并不违佛,信佛不是盲目,是信还要护。

佛学心理治疗,佛学心理治疗书籍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信佛为善就努力践行,让自己心静出世雅然。遇不如意事情尽量平静心处理,实在是过分发脾气也是必然必须。那并不违背信仰,不违善本意。佛也有三千护道者,那是解决世俗事的,佛亦如此,我们又怎会超脱呢?

从凡夫地到成就佛果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因此修行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和行为,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是今天信佛明天就成就的。因此,要长此不疲、恒时自观、默默耕耘,必有收获。

修心养性就是把烦心事消亡,哪来脾气,把看不惯的看惯,把习不惯的习惯,平静地竞情地去完成该做的事,各行各业,政治军事等都大有人在,你只能知道,评了说了,丢了,不装一切,心空空,空及是色,色及是空,没人理解透,你悟出了,会有天体灵感前兆,这就是修心养性。

佛学心理治疗,佛学心理治疗书籍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一段虚云老和尚和广济老和尚的对话。

广济:那么长老所见什么是空?

虚云: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佛学心理治疗,佛学心理治疗书籍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广济:什么是戒?

虚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广济:什么是清静?

虚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对于佛教而言心理罪是罪吗?

当然是罪。因为个人的行为是靠思想主导的。很多想法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已经形成了一个东西了。佛教中讲“身口意”,意就是指的人的思想。要把思想修空了,才能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

对佛教而言,心理罪也是罪,不过佛教里面不叫“罪”,叫“恶业”,“业”包括身业、语业和意业,身恶业三个,杀、盗、淫,语恶业四个,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意恶业三个,贪欲、嗔恚和邪见,这就是所谓的“十恶业”,这其中的三个意恶业,就是所谓的“心理罪”。反之,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无贪欲、无嗔恚、无邪见,则称为十善业,各有各的果报,十恶业在戒律里都属于犯戒,十恶业是因,也都会得相应的痛苦果报,十善业也是因,也都会得相应的安乐果报。

不请自来。呵呵。

您说的心理罪是指意识造罪,对吗?

罪业,地藏经里有详细的解释。

菩萨去地狱救母的故事,菩萨到地狱门前要先经过三片海域。


即身海,口海,意海。意思就是,身体造业感召的海。海里有夜叉饿鬼驱赶罪人,迫使罪人靠近恶兽,使之啖食。

所谓身体造业,就是指杀生,偷盗之类的,由身体造成的罪业要受此报。

第二,就是口业海。亦如身海造业一般,死后要受苦报。比如骂人,恶口,与人吵架都算。

第三就是意海。也就是指意识造业。就是您说的,心里犯罪。比如说一直很希望某个人死,这就是意杀,也是罪业。所以***中又说,意海特别广阔,罪人也特别特别的多。因为意识造业太容易了,而且也最不容易控制


按照地藏经的意识,意海造业是算犯罪的。
若有犯之,努力忏悔,努力改正吧。

余生努力做到多起善念,慢慢减少恶念,做个真正从行为到思想都善良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佛学心理治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佛学心理治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eautiful-machines.com/post/2662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